芙蓉园
华清宫遗址芙蓉园恢复项目是陕西省温泉旅游重点项目,于2000年立项,2003年6月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工程分二期,一期工程规划总地面积32亩总投资近亿元,于2005年9月27日建成并向游人正式开放了以
芙蓉园
“静”态观光为主的唐风唐韵浓郁的皇家园林区使华清宫游览面积增加一倍,增添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盟誓”的“长生殿”、温泉神女亭、芙蓉湖、得宝楼、果老药堂、御茗轩等十余处新景观。二期工程为温泉沐浴休闲区,占地约26亩,计划投资源1.5亿元,主要建设项目有五星级宾馆、唐式御宴功德院、仿唐式沐浴长汤十六所、欧、日式沐浴芙蓉汤、仿唐茶道、仿唐式娱乐区等,眼下以沐浴休闲为主的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招商过程中,预计全部建成还需2至3年,并将全力打造西北唯一一个代表唐文化内涵的皇家园林游览观光、休闲沐浴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唐华清宫遗址的恢复扩建对改变陕西旅游新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促进我省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书墙
宜春阁南面,有一座书墙,墙上刻着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华清池作为唐玄宗与杨贵妃演绎爱情罗曼
《长恨歌》书墙
史的历史舞台,令文人雅士竞相吟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其中的名篇佳作。据说,毛泽东很喜爱《长恨歌》,20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他忙里偷闲,准备挥笔书写这首长诗。白居易的《长恨歌》原稿120行,通篇840字。主席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始书写,当他写到第32行“惊破霓裳羽衣曲”时,却被人打断了。而后来他也没再续写,因此,勒刻在这面书墙上的只有224字。毛主席手书《长恨歌》(局部)书墙,长约10米,高20余米,气势恢宏,蔚为壮观,主席的书法更是行云流水,疏朗有致。
唐御汤遗址
莲花汤与海棠汤
唐御汤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经过三年多的发掘,在4,600平方米发掘区内,清理出唐玄宗与杨贵妃沐浴的“莲花汤”、“海棠汤”、唐太宗沐浴的“星辰汤”以及“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三彩脊兽、莲花纹砖和新石器、秦、汉等时期的文物3,000余件。御汤遗址的发现是我国隋唐考古的又一重大成果,为研究我国沐浴史、封建等级制度和唐代宫廷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梨园
梨园
以梨园为代表的唐代音乐舞蹈艺术是我国古代歌舞艺术上的鼎盛阶段。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外来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帝王对音乐舞蹈的酷爱和推崇,使当时的华清宫云集了大批乐舞艺人,呈现出百花斗妍,多姿多彩的繁盛局面。
盛唐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演绎了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使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玄宗“尤知音律”,杨贵妃“弹唱娴熟”,他们珠联璧合,创作了许多千古妙曲歌舞。著名的有《霓裳羽衣舞》、《得宝子》、《凌波曲》等等。唐玄宗还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音乐艺术学校――梨园,把梨园作为音乐、舞蹈、戏剧活动的中心,且以教习和演奏法曲为重点,并结合诸多音乐名师和舞蹈家,它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鼻祖。
唐代水井
华清池园内现存的唯一一口唐代水井遗址。唐代帝王驾幸华清宫时,汲取净水,饮食利用,尤其是天宝年间,成为杨贵妃在华清宫的专用井。1987年考古队发现,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并深8.3米,井口及井身呈椭圆型,南北长1.9米,东西长1.26米,底部略小,壁厚0.25米,井壁蝇纹条砖和手印条砖错缝环砌而成,底无铺砖。